大专学历、销售出身、50万元启动资金——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文特”)的三位创始人张其胜、唐前成和杨龙贤,用近二十年时间将公司从零打造成体外诊断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然而,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企业,却在创业板IPO注册阶段历经29个月的漫长等待后黯然离场。2024年1月22日,深交所公告显示,沃文特与保荐人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原计划募资5.3亿元的计划就此终止。
从时间线来看,沃文特的此次IPO征途已经坚持了足够久的时间,公司自2022年10月就向深交所提交了注册文件后,但一直未能获得证监会的最终批准。此次正式终止,距离其首次IPO过会已超越29个月,距离提交注册也超过了26个月。
沃文特始创于2006年,坐落于成都市高新西区,专注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主要服务于全国各地临床检验中心、疾病控制中心、科研院所、中心血站等生物检测实验室,获评“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企业”“四川省技术中心”“体外诊断技术应用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体外诊断产品制造智能工厂”等称号。
沃文特的董事长张其胜和副总经理唐前成,两人均是大学专科学历,在企业成立之前,都是从事销售相关工作。2006年,张其胜和唐前成与同在一个企业的工程师杨龙贤(现沃文特副总经理)离开“老东家”迈克生物选择自主创业,三人合资50万成立了成都柯尼特,也就是沃文特的前身。公司刚成立时,张其胜出资17万元,杨龙贤出资16.5万元,唐前成出资16.5万元,三人分别持股34%、33%、33%。在人事分工方面,张其胜担任公司CEO,杨龙贤和唐前成为副总经理。
随着公司的持续不断的发展,以及对人才的陆续引进,除了张其胜、杨龙贤、唐前成三位创始股东外,在对员工的股权激励下,沃文特的直接持股股东数量一度扩容至24位。2020年7月29日,柯尼特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变更后的企业名称为“四川沃文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递交招股书前,张其胜、杨龙贤和唐前成分别直接持有沃文特33.17%、22.25%和22.25%的股份,张其胜还通过成都恒冠间接控制沃文特7.45%的股份。此外,递交招股书前,张其胜任沃文特总裁兼董事长,杨龙贤、唐前成任沃文特副总裁兼董事。
2019年1月,张其胜、杨龙贤和唐前成共同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在协议里约定三人互为一致行动人。到了2019 年3月,中国证监会颁布了《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其中明确要求在一致行动协议中需清晰阐明各方出现意见分歧或纠纷时的处理方法。于是在2020年7月,张其胜、杨龙贤和唐前成针对此前签订的一致行动协议作出补充约定,具体明确了三人发生意见分歧时的解决机制。依据补充协议内容,要是张其胜、杨龙贤、唐前成各方之间产生与该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各方首先要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尝试解决;要是协商无法达成一致结果,那么任何一方都有权向具备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沃文特递交招股书之前,张其胜、杨龙贤、唐前成三人加起来能够掌控公司85.13%的股份,是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
值得关注的是,张其胜、杨龙贤、唐前成所创办的沃文特,和他们的老东家迈克生物处于相同的行业领域,即体外诊断行业。而且在招股书中,迈克生物还被列为了沃文特的同行可比公司。此外,沃文特的核心技术人员胡波及总工程师段元安,同样都曾在迈克生物工作过。
在问询环节,深交所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质疑,要求沃文特解释说明控制股权的人、实际控制人张其胜、杨龙贤和唐前成以及另外的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是否对原就职单位负有竞业禁止或保密方面的义务,是不是真的存在违反或规避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的情况,是否被曾任职单位主张过相关权利,还有是不是存在与之相关的纠纷。
沃文特给出的回复是,公司控制人、控制股权的人、董事(独立董事除外)、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对原单位均不存在尚在履行期内的竞业限制义务,也从来就没与原单位发生过因违反竞业限制义务或保密义务而引发的争议及纠纷。
成立之初,沃文特主要以体外诊断产品代理销售业务为主,自2010年开始才进行自主研发,如对自动化粪便分析仪等自动化诊断仪器、试剂和耗材产品的研发。招股书显示,沃文特的自有产品有仪器、试剂和耗材,代理产品则主要是采购贝克曼、VIRCELL、安图生物、索灵、美国快臻等国际、国内体外诊断品牌的部分产品做销售。
从营收数据分析来看,沃文特的业绩起伏不定。公开资料显示,在2018 至2023年最近一段时间里,公司的营收依次为2.76亿元、3.87亿元、3.79 亿元、4.79亿元、5.83亿元、5.6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24.33万元、6578.59万元、5426.81万元、6626.03 万元、6710.36万元、6486.66万元。具体而言,2019年公司的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分别实现了39.9%和76.64%的同比增长,2020年,这两项数据出现下滑,2021年和2022年业绩有所回升,然而在2023年又出现下滑态势,营收和扣非归母净利分别同比下降 3.43% 和 3.33%。
2018至2023年,沃文特自有产品收入从8769.95万元增长至3.74亿元,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也从31.90%提升至66.71%,2021年起自有产品收入规模超过代理产品。不过,代理业务收入相对来说比较稳定,2022甚至增长了14.4%。据招股书预计,2024年1至6月,公司营业收入为27462.58万元至28014.97万元,同比增长1.08%至3.11%;扣非后归母纯利润是4458.62万元至4900.32万元,同比增长34.17%至47.46%,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自有产品业务规模的扩大。
在这期间,沃文特的应收账款也在稳定增长,2018至2023年账面价值分别为1.16亿元、1.61亿元、1.70亿元、1.87亿元、2.48亿元及2.31亿元。公司解释称,这还在于直销比例较大,而直销客户多为医疗机构,回款周期比经销商长。
与此同时,沃文特的销售费用却一直上升。2021至2023年度,销售费用分别为7572.67万元、1.06亿元、1.46亿元,2023年度较2021年增长92.80%。在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3%,但销售费用却同比增长37.35%。沃文特表示,这是由于自有产品业务处于上升期,投入较大。
另外,招股书显示,2020至2023年上半年,沃文特曾三次被有关部门通报,其中两次均涉及产品不合格问题。2020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国家医疗器械监督抽检结果的通告》(第2号)(2020年第34号)。该通告显示,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沃文特技术”,沃文特的全资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测定试剂盒1批次产品,涉及线月,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出具了编号为“SCY200866”的《检验报告》。该报告数据显示,重庆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所检测的由沃文特技术生产的《脂肪酶测定试剂盒(甲基试卤灵底物法)》(川械注准)的检验结论为外观不符合要求。
此外,沃文特还在飞行检查中被要求限期整改。2020年6月8日至9日,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沃文特技术进行了医疗器械飞行检查工作,并于2020年8月17日发布《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2020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飞行检查情况的公告》(2020年第13号)。该公告显示,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沃文特技术的检查结果为限期整改。对此,沃文特在招股书中表示,本次检查涉及整改事项主要是针对沃文特技术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基础操作环节的规范和优化。沃文特技术已针对相关事项做了及时规范,并于2020年6月向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飞行检查整改报告》。
沃文特从最初凭借50万启动资金开启创业征程,历经近二十载发展,在体外诊断领域闯出一片天地,却在IPO注册环节遭遇滑铁卢,终止注册的结果令人唏嘘。沃文特后续将如何调整战略,是否再度寻求上市机会,科创四川将持续关注。
四川超过百亿规模产业集群,委托科创四川面向全球寻找匹配4类客户资源:“投早投小”有掌握核心技术人才领军创办的硬科技项目;四川25条产业新赛道(6“主”19“快”)排名前10的企业或细分产业赛道排名前5的科创企业。6条“主赛道”包括: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绿色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生物技术、低空经济及无人机。19条“快车道”包括:先进存算、下一代移动通信及智能终端、信息系统密码及安全、新型工业母机、先进核能装备、高效太阳能电池、超高清视频显示、工业元宇宙、激光装备、下一代操作系统及应用、新型储能、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智能传感器、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机器人、新制式轨道交通、固态电池、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核医药。战略新兴起的产业赛道非上市公司,年利润超过5000万,愿意接受国资背景产业资本并购;已上市公司,年利润超过1亿以上,有愿意接受产业资本并购。
净资产超过1.5万亿世界500强企业,委托科创四川在全世界内遴选优质大交通产业赛道头部企业及优质资产,包括不限于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下游配套优质企业例如头部大交通及绿色能源形成配套及战略产业协同的战兴产业优质企业等。特别的条件:有意愿转让实控权。
科创四川受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委托,目前正在成渝地区寻找年利润2000万以上,有意愿接受上市公司并购的硬科技企业。欢迎企业自荐或有相关一手资源服务机构,接洽商谈。
成都资产数十亿民企,委托科创四川在成渝地区寻找优质带租约产业厂房资产;长租公寓资产。限资产实控人“直客”,非诚勿扰对接热线:微信同号